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欧宝体育入口
产品详情

  1952年选址,1954年建厂,1958年建成,上世纪70年代末从单一军工企业向军民结合企业转型,1999年实施公司制改革,到现在形成防务产品、特种钢及延伸产品、矿用车等工程机械三大核心业务,北重集团坚定地走在通往百年老店的道路上。期间,一拨拨人来了,又走了,一批批原材料、配件来了,武器装备、民用产品走了,无形的兵工精神就在这有形的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中默默流淌、传承、丰富,北重集团蒸蒸日上,兵工精神也历久弥新。

  从茫茫草原白手起家的北重集团,跨越六十多年征程,研制出一批批响当当的产品,获得数不清的功勋和荣誉,也积淀了许多科研和技能人才,这些都成为企业迈进“百年老店”行列的宝贵资源。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初创的工厂不但物质短缺,更缺科研和技能人才。以100高射炮为例,它共有部件27个,零件3000多种、10000多件,工作量之大,技术工艺之复杂,为当时国内罕见,在1959年苏联专家到来前,科研的重任就落在了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1955年,为学习苏联先进的技术,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曾任工厂副厂长、总工程师的吴运铎带领107名技术人员踏上了赴苏联高炮厂求学之路,当时年仅20岁的工厂职工傅安生就是这里面的一员。

  时光荏苒,曾经的小伙子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傅安生回忆求学往事时说,42岁的吴运铎每天上午跟辅导教师学习高炮理论,下午去工厂里实习。他凭着聪明才智和刻苦精神,仅用半年就已能用俄语满足基本的学习和交流,虽从未涉足过无线电技术领域,但这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却很好,机械制造技术课更拿了满分。

  吴运铎是高级干部、名人,但他家里的摆设却和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 他有一个玻璃柜子,里面放着几百瓶化学品,柜子旁边还放着一个绘图板,这是吴运铎钻事业、钻技术,一钻到底的佐证。傅安生半开玩笑地对吴运铎说:“你叫我老九,我叫你九点九,你比知识分子还知识分子。”

  在傅安生看来,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这些都已经变成吴运铎生命中的第一本能,“把一切献给党”是他用一生实践兑现的诺言。“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吴运铎以小学文化的底子,凭着耐心和韧劲,一点点琢磨透的。他说,要想建设新中国,仅仅搞小米加步枪是不行的,干部要学习,必须知识化。

  1957年,吴运铎上调北京,临行之际,他叮嘱傅安生留在工厂。傅安生听从他的意见,不再做俄语翻译,而是搞起了自动控制。从苏联回来、留在工厂的傅安生们,成了吴运铎留给工厂的一把火种。这些火种,全部成为工厂从事火炮科研、生产、管理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工厂乃至中国兵器火炮事业坚实的人才根基,也成为吴运铎提倡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的传承者。

  戎鹏强从小就听吴运铎等第一代兵工建设者的光荣事迹,1984年进厂后,他在镗工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其“超长小口径管体深孔钻镗”操作法破解了高压釜出口偏难题,成为超长小口径管体深孔加工领域的顶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本人也成为业界响当当的“镗工大王”。

  “父辈教导我,进厂后要好好干,多学点技术。”戎鹏强说,那时还不流行“技能人员”这个词,但水平高的技术工人处处受到尊重,尽管大家工资都很低,但一个四级工养活一家老小没问题。家里人指望着让他把技术学好,没把挣钱当成第一要务。

  进厂先当三年学徒是个“土”规定。戎鹏强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扫地、擦机床、送刀具、收拾铁屑,甚至给师傅们打开水,像个勤杂工似的做好开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师傅们操作时,他在一旁站着看,时不时打打下手。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镗工的公开资料少得可怜,为了把技术学好,除了看师傅干,平时还得自己多琢磨、多领悟。学徒工们最担心的是,某一天师傅觉得你不行,不是这块儿“料”,不让你跟着干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时一年左右,戎鹏强就出徒了,第二年,他开始自己慢慢干。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在1989年入党,1991年被评为厂级劳模,这一当就是十届。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模,那时年仅29岁,在许多人眼里还是个“孩子”。2016年,他成为兵器集团首席技师,这是每个技术工人所能到达的最高技能岗位。同年,戎鹏强的故事《大国工匠·匠心传世》在央视热播。靠着精湛的技术,戎鹏强赢得了和前辈们一样的尊重。

  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摸索实践,戎鹏强总结了“摸、听、看、量”四字诀。所谓“摸”,主要是摸刀杆,根据摸刀杆判断刀在行走时的状态;“听”就是听机床发出的声音和硫化油流动的声音,判断机床运转是不是正常;“看”是要看铁屑的形状和电流表的读数;“量”是测量刀杆每分钟行走的距离和内控的尺寸。现在的戎鹏强练就了以“手”当“眼”的绝活儿,只要用手握住刀杆,通过感受刀头的震动,他就能对加工进度做到心中有数。工作30多年间,他承担了各种口径系列身管生产和科研加工任务,加工身管总深度达到20万米,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创造无形价值数千万元。当前,国家重提“工匠精神”,工友们说戎鹏强就是“工匠精神”的典型实践者。

  曾有私企高薪聘请,但被戎鹏强一口回绝。“虽然给得工资多,但毕竟是给私人干活。而在北重集团这个大平台上,我们是给国家干活,会有更高的荣誉感。”他自豪地说。

  如今,戎鹏强立足工作岗位,还担当起总结操作方法、带徒弟的重任。他的徒弟们有的成为技师,有的成为高级工,都是车间生产骨干,带动公司深孔加工技能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正是有了一个个戎鹏强在各个技术领域的开拓、创新、传承,才有了北重集团引以为傲的庞大技工人才队伍,这支队伍的每一次成长、进步,奏响着北重前进乐章的最强音。北重集团总经理蔺建成满含深情地说:“这些能吃苦、肯奉献,重大局、爱工厂的工人们是北重的最大财富,因为有了他们在企业最困难时的不离不弃,北重才有了抓住每个发展机遇、乘势前进的资本。”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60多年来,与共和国工业和国防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北重集团,其每一次转型、发展,无不烙下深深的时代印迹。

  1954—1965年,工厂制确立发展趋势。根据中央要求,工厂由二级管理体制进制为总厂、分厂、车间三级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压缩成18个科室。

  以“放权”为主题的国有企业改革在1979年正式拉开帷幕。摸着石头过河成为工厂应对困难的真实写照,经过调整民品生产经营方针,工厂转入重点发展以民品项目骨干产品代替之前“找米下锅”、“全面开花”的做法。随后的两年,企业“转向”后收入逐步提升。1985年,工厂第二厂名更改为“国营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总厂”。

  经过第一阶段的“放权”机制的探索,1993—2001年,中国改革进程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尝试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7年1月,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出炉,各项数据表明,局势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国有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只有3.29%,大大低于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在39个大的行业中,有18个是全行业亏损,国有工业的负债总金额已占到所有制权益的1.92倍,在全国工业行业性严重亏损的大背景下,面对困难,工厂采取有力措施,带领全体员工迎难而上。通过种种不懈努力,工厂慢慢从1997年、1998年的低谷期中走出来。1999年,工厂制改为公司制,随即更名为“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厂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走上了现代企业公司制的探索和发展之路。

  进入21世纪,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阶段。集团公司从2004年开始,通过债转股,由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控股、华融资产和东方资产两家公司参股的国有股份公司;期间,集团公司经过专业化重组与资本运作,与华融、东方公司签订债转股协议,债转股方案和协议经国务院审批、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的全力支持下,于2009年7月16日与六家战略投资人签订《增资协议》,至此,集团公司完成由全资国有企业向股东控股的国有控股企业的转变。如今,公司已形成了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个领导班子、四个工作系统、履行四种职责,权责明确、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事关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中起到了科学决策、有效监督、高效执行、防控风险的重要作用。

  北重集团的每一次转型和发展都牵动着每个职工的心,“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理念早已深深扎根在他们的血脉中。

  田之文1958年服从组织安排,从太原的247厂调到包头的二机厂,从工段长干起,历经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总厂厂长等岗位,直至1991年退休。他清楚地记得,第一代兵工人团结协作,发扬“小马拉大车”、“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儿,克服技术力量不够、关键设备缺乏、现场管理空白的三大困难,成功试制第一根炮管的全部过程。当这根炮管从协作单位太原247厂运抵包头时,许多人围在一起好奇地观看,比娶媳妇的场景还热闹。

  他清楚地记得,工厂改进、完善苏联技术,自主研发成功100高供弹机,极大地减轻了炮手的工作强度,有效提升了火炮的实际射速。这些高炮被装备到100多个炮团,群炮集中发射,场面震人心魄。

  他还清楚地记得,初来乍到,感觉荒芜的包头不像个城市,几个国家重点项目带动了电机厂、皮革厂等地方配套厂家建设,包头工业从此走上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道路。同时,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让这座城市一下子热闹起来,城市管理格局从此天翻地覆。还有,建设者们为城市发展培养了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他们有的成为建设包头的骨干力量,有的又成为支援其他“三线”城市的生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公司走过了从单一军品生产,到保民、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期间,既有“亚洲第一大火炮厂”的自豪与荣光,也有军品锐减、民品难以支撑生存的悲凉与无奈,更有一路市场搏杀,把“北方重工”品牌挺立在国家战略层面、民族工业制高点的壮志与骨气……

  靠天靠地不如己。困难时期,人心向背关乎企业生死,这就要求企业的领航者们果断找到正确的航向,绕过耸立面前的冰山,保全企业生存发展实力。2016年,北重集团提出一年减亏、两年持平、三年盈利的发展目标,确定了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防务、特钢、矿车三大核心业务,使其收入占公司总收入90%以上的战略任务。

  历数三大核心业务,防务产品方面,60多年来研发、制造的大量武器装备已列装陆、海、空三军部队,并在多次国庆阅兵仪式上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检阅。特种钢产品方面,大口径高强韧厚壁无缝钢管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已应用于国内近百台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四大管道,是“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的中标产品、国家能源局确定的国产化示范产品。矿用车方面,产品现已销往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国内外500多个大型矿山和重点水利水电等工程,销量稳居全球前三甲。

  放眼“十三五”,至2020年,北重将致力于实现出售的收益100亿元,利润达1亿元以上。为此,公司将集中精力做强做精做大三大核心业务,打造三个基地:防务产品要打造国家重要的火炮研发生产基地,特钢要成为国家高强韧炮钢研发生产基地,矿车要建成中国矿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相信到那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更加阳光、开放、高效的现代化北重集团。”蔺建成说。(完)(记者 郭健)

  积极融入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令港澳台同胞倍感振奋

  受权发布|习:关于《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习:关于《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