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欧宝体育入口

全球双料第一中伟股份:厚积薄发在变局下打造全能前驱体龙头

发布时间: 2024-06-24 20:14:34 |   作者: ob体育最新宫网入口

产品详情

  公司是国内三元前驱体龙头中唯一一家专注于正极前驱体制备业务的厂商,自设立之初始终聚焦前驱体赛道,在产销持续扩张的背景下进一步寻求向上游布局。

  公司为湖南中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上市主体,是专业的锂电池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不同于可比企业格林美、华友钴业,公司并非由上游向下延伸切入锂电正极材料业务领域,而是在集团发展早期阶段即确定将新能源材料作为主导产业,并将前驱体业务做大做强。

  2013年集团入股湖南海纳,后者拥有四氧化三钴、三元前驱体自主关键技术,借此中伟股份成功进入锂电新能源材料领域,2014年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业务量持续扩张;2020 年公司登陆创业板;2021年公司南部广西产业基地开工并部分投产,形成以中部、西部、南部产业基地为核心的“三基地生产”时代;2022年 7 月公司印尼年产 6 万金吨高冰镍项目试产,全面向上游进行资源布局。

  公司主营业务鲜明,以正极前驱体业务为绝对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17-2021年公司正极前驱体业务为绝对核心,营收占比均为 90%以上,其中三元前驱体业务构成正极前驱体收入主体,常年占比为 70%左右,公司以高镍低钴全系列三元前驱体、高电压四氧化三钴、综合循环回收利用、原材料冶炼、材料制造装备为主要研发方向,同时积极布局磷铁系、锰系以及钠系技术路线,打造多样化、定制化、快速开发与量产的技术服务能力及产业化应用能力。

  公司新能源材料收入近年呈现持续高增长趋势。自 2018 年起,公司新能源材料收入(以三元前驱体与四氧化三钴收入加总计)保持 60%以上的同比增速,高增长趋势显著,主要源于新能源汽车需求端快速放量、公司产能持续扩建以及不断开拓优质下游客户。

  公司为国内最早从事正极前驱体产销业务的企业之一,在前驱体领域积累深厚,掌握单晶前驱体合成、定量造核连续法合成、多工艺组合共沉淀等自研核心技术。

  三元前驱体生产作为正极生产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之一,其主流生产的基本工艺共沉淀法考验厂商对工艺过程的精确控制能力及对客户物化指标要求的匹配能力,并最终制备形貌、物化指标俱佳的前驱体产品;公司掌握先进前驱体制备技术,2020 年 IPO 时期已经在共沉淀工艺具备可观的技术储备,且高镍、单晶前驱体均有核心技术布局,有效保障前驱体产品物化性能并实现用户特定开发需求,构成公司切入高端锂电制造体系并深度绑定优质客户的基础。

  公司依靠深厚的前驱体技术积累以及较早进入锂电材料领域的先发优势,于 2019-2020 年切入多家海内外龙头客户供应体系,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带动营收高速增长。

  公司先后与 LG 化学、当升科技、厦门钨业及特斯拉签订框架性供货协议,期限均在 3 年以上,深度绑定优质龙头客户,为公司营收增长提供充分保障,并享受客户出货弹性,2020 年 Q1 公司 75%以上的营收来自与龙头客户的框架协议出货。

  龙头客户下游需求放量下,公司产能高速扩张以保障客户的真实需求,产销两旺格局之下公司登顶全球正极前驱体市场双料第一。

  2021 年,在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放量背景下,公司产能高速扩张以保障客户的真实需求,2021 年底公司三元前驱体名义产能已超过 20 万吨,有效产能 14 万吨以上;全年三元前驱体产量超 15 万吨,占全球产量 21%;四氧化三钴出货量超 2 万吨,占全球出货量 24%左右,登顶全球正极前驱体市场双料第一,成为新能源汽车与 3C 电子产业链举足轻重的材料供应商。

  2.1.1、变化 1:下游对前驱体企业要求全方面提升,仅靠单一优势难以应对竞争

  当前三元前驱体下游面临材料体系技术更新迭代加快、需求高速起量、全球化布局深化、安全性与稳定性标准提升等诸多变革,对于前驱体企业产品迭代速率、规模及品质匹配保供能力、全球化服务能力同时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锂电产业链发展初期,技术迭代速率相对慢,三元前驱体企业在技术、成本、产能铺设等个别方面具备优势即可占据一定市场占有率,但当前下游需求高速起量,材料体系迭代加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球化布局深化,且三元前驱体现存企业与新进企业有较为可观的规划产能,下游正极/电池企业对供应商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提升,单一要求转向全面要求,企业仅靠单一优势难以应对后续市场竞争。

  近年三元前驱体下游材料体系升级加速,对前驱体企业产品迭代速率要求提升。三元正极高镍化进程加速推进,并呈现出技术路线多样化的特征:

  传统高镍三元正极方面,2021年8系三元正极渗透率突破 35%,同比+9pct,高于前值 3pct;超高镍正极方面,2022年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三元正极龙头均实现批量出货,其中当升科技 Ni90 正极已经批量出海,容百科技 Ni90 也实现量产供应,Ni90 单晶、Ni96 等材料均已进入试验/送样测试阶段;

  体表面改性创新取得新进展,格林美超高镍核壳-浓度梯度前驱体实现首次量产发货;无钴化向上突破,当升科技推出超高镍无钴材料,镍含量 95%以上,实现高比容量的同时倍率性能与循环寿命比肩有钴材料,即将在大圆柱电池体系应用;

  新体系方面,半固体电池高镍正极部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已处在批量出货或下游验证阶段,预计 2023 年可实现大规模装车;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路线与三元技术高度同源,且产线兼容性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均有研发布局,预计2023年实现初步产业化。

  材料体系高速升级,路线多元化的背景下,下游对前驱体厂商产品更新迭代速率要求将明显提升,考验研发能力与技术布局前瞻性。

  新能源汽车产销进入市场化阶段,产品力与性价比优势驱动终端需求高速起量,迅猛增长的三元电池及正极材料产量对厂商规模及品质保供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大幅提升。

  近年产业链下游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三元电池凭借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倍率性能好的优势获得海内外车企的青睐,对应电池主要搭载在重视续航能力和功率性能的中高端车型上,销售放量+单车带电量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三元正极需求量快速地增长,2021年国内三元电池产量 93.86GWh,同比+100.57%,三元正极产量近 40 万吨,同比+89.57%。

  在技术迭代速率加快、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一致性与稳定性要求持续提高的背景下,单纯的募资扩产已经没办法满足下游电池厂/主机厂的要求,对上游供应商保供能力的要求已经包括产能规模、产线对不同物化指标产品生产兼容性/响应能力、超大批量生产下前驱体产品一致性、可靠性的保障等多重维度,即保供能力无法仅由产能的线性叠加保障,而必须辅以产线设计能力、产品与产线协同开发能力、生产的基本工艺把控能力作为支撑。

  动力电池龙头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与我国锂电主材出海加快的趋势下,三元前驱体企业的全球化服务能力同样是重要的竞争因素。

  当前全球动力电池 TOP2 宁德时代、LG 新能源均贯彻全球化布局战略,在东亚、北美、欧洲等新能源汽车主要消费领域进行产能及配套渠道建设,宁德时代拟于北美、德法等区域建立生产工厂;LG 新能源则规划东亚、东南亚、北美与欧洲的各核心基地协同生产格局。

  在此背景下三元前驱体企业适配海外需求及产品物化参数要求的能力将进一步决定其能否进一步切入其龙头客户的供应体系,并开拓新优质海外客户,享受龙头客户的出货弹性与海外客户的加工溢价,进一步打开盈利空间。

  综上,我们大家都认为当前三元前驱体企业的竞争已经从相对直接的技术/产能比拼演变为技术迭代能力+综合保供能力+全球化服务能力的全面比拼,均衡发展、无短板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才能持续稳定市场占有率并享受边际增量。

  2.1.2、变化 2:技术迭代放缓阶段,盈利空间或将更多来源于一体化布局

  尽管当前前驱体技术迭代尚处于高速阶段,高镍化、高压化的各种路线与技术方案层出不穷,但长久来看,技术迭代空间及速率存在上限,前驱体厂商享受技术溢价的时间窗口主要在新产品导入期内。

  2022H1 高镍三元正极渗透率突破 40%,但镍含量具有上限,超高镍正极中镍含量已经高于 95%,尽管其渗透率绝对水平尚低,但相对于从 5 系三元到 8 系三元的大幅升级,传统三元体系的理论开发空间客观上在不断缩小。

  在技术升级的前中期阶段,快速的迭代能力是打开盈利空间的主要方式,如中伟股份、格林美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于2017-2020年较早掌握高镍、单晶前驱体制备技术,从而获得加工费溢价与出货规模优势,并扩张市场占有率,享受行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红利。

  前驱体生产销售的本质是通过技术+工艺的储备以及材料入库成本与定价结算基准的差异赚取加工费和金属盐差价,因此长期看,企业间技术差异相对缩小,仅依靠加工费本身难以再在盈利空间上有显著突破,或将更多依靠一体化布局。

  我们选取中伟股份、华友钴业与芳源股份等三家主营三元前驱体且高镍化进程较快的企业作 为代表做多元化的分析(格林美披露口径难以单独分离三元前驱体损益结构,故未纳入),2018-2021年三元前驱体收入结构中材料成本占比高达 70%以上,另外的成本与加工收益占比仅为 20%-30%左右,收益空间比较小;此外,长期看技术迭代放缓后,企业技术差距降低,叠加下游较强的议价权,加工费不可避免会持续降低;因此在盈利空间本身不大的前提下,通过一体化布局降低材料成本占比,释放盈利空间对于三元前驱体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公司技术优势显著,新产品研发布局、客户的真实需求适配能力与大规模稳定量产能力均为高水平。2020 年公司完成 IPO 后持续深化研发,研发投入率与其他龙头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新落地快速高效共沉淀技术、高效湿法循环工艺萃取技术与核壳前驱体优化技术,兼顾客户响应能力、一致性&稳定性保持能力与体表面改性技术储备,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实现共沉淀各项物化指标均处于完全可控范围,同时具备高效产能及持续高水平的批次稳定性,同时高效分离杂质,简化工艺流程;一方面提升公司客户的真实需求适配能力,一方面优化工艺保障大批量生产一致性,夯实品质保供能力。

  公司长期与特斯拉、LG 化学、当升科技等优质龙头客户深度绑定,近年公司一方面持续深化与全球龙头的战略合作,从供货框架协议向战略合作协议、从供应商到产业链合作伙伴,全方位联手下游客户优化产业链生态;另一方面不懈开拓新优质客户,丰富公司客户层次,已形成自身的核心客户群。

  原有龙头客户方面,公司与特斯拉续签长期供货协议,彰显公司产品质量与性价比优势;与当升科技的合作领域进一步深化,拓展至上游资源开发和磷酸铁锂产业投资,横纵扩展并举;与厦钨新能继续保持年万吨级别供应关系。

  新客户方面,公司与瑞浦兰钧能源(青山集团旗下电池企业,LFP 电池装机量增长迅猛)签订百万吨级别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期间长达 9 年,预计对公司业绩及行业合作伙伴关系增益显著;与贝特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产品供销与出海矿产开发方面全面合作。

  与韩国 SungEelHiTech 签订电池回收合作协议,推进材料来源多元化,与公司动力电池回收冶炼布局形成协同。公司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呈现出深化与广化并存的变化趋势,对公司降本增效起到积极效应,有助于公司保持龙头地位。

  公司产能高速扩张,已形成以中部、西部与南部基地为核心的三基地体系,并寻求出海设厂,有效产能高速提升,满产满销把握市场增量。

  公司提高产能建设力度,2021 年底已建成三元前驱体名义产能 20 万吨以上,其中有效产能约为 15 万吨,满产满销;2022 年底公司继续加大贵州西部基地和广西南部基地的建设,名义产能将突破 30 万吨,新建成产能持续爬坡下有效产能预计将达 28 万吨以上,支撑公司 2022 年 30 万吨出货目标,充分把握市场增量。

  一方面帮助公司尽早切入锂电核心客户体系,并积累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技术优势+客户结构+产能扩张三轮驱动下公司成为前驱体龙头;另一方面由于公司专注于前驱体共沉淀制备环节,相对于可比企业格林美、华友钴业镍中间品冶炼产能与技术积累不足,近年 主要是依靠外购硫酸镍或外购镍豆镍粉溶酸制备硫酸镍的方式获得硫酸镍原料,因此盈利能力相较于可比企业并不占优。

  公司毛利率相对于可比企业较低,主要源于外购硫酸镍带来的较高材料成本占比。近 5 年公司毛利率水平较低,但公司出货结构较优,通过与镍中间品冶炼产能与技术储备丰富的华友钴业相比,我们得知由于出货结构较优,实际上公司单吨收入更高,二者毛利率的差异特别大程度来源于材料成本占比的差异,公司规模效应、产品结构等因素实际占优,但居高不下的材料成本占比慢慢的变成了公司全方面提升盈利能力的掣肘,制约公司盈利表现,亟待通过一体化布局予以化解。

  (1)传统工艺新增供给少,需求攀升背景下镍价走高:经过多年开采,高品位的硫化镍矿资源日益缩减,传统镍加工工艺新增供给有限,伴随下游三元材料需求大幅度增长,对镍需求明显提升,镍价 2021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攀升,在 2022 年上半年一度超过 20 万/吨。下游企业若直接采购硫酸镍成本压力增大。

  (2)火法/湿法等新型冶炼工艺日渐成熟,上游冶炼成本可控利润短期丰厚。火法 RKEF 镍铁硫化和湿法 HPAL 工艺的难点被逐渐突破,成为现在新投产项目的主流工艺。火法的单位成本约为 9000-12000 美金/金吨,湿法扣除回收钴后的单位成本低至 5000 美金/金吨左右。目前伦镍的报价在 2.15 万美元/金吨,远高于上游冶炼成本,因此短期布局镍冶炼加工产能利润丰厚。

  整个镍金属产业链最重要的包含前段冶炼(由镍矿加工成镍中间品,包括高冰镍、镍铁、MHP/MSP 等)和后段冶炼(有镍中间品加工成硫酸镍或电解镍等下游产物)。

  中伟股份目前选择的技术路线是红土镍矿-高冰镍-硫酸镍。目前各家冶炼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前段冶炼差别,不同工艺下对应不同的镍中间品产物,中伟股份选择的是火法工艺当中的富氧侧吹工艺。后段工艺当中虽中间品原材料不同,但整体差异性较小。

  目前前段冶炼从大面上分为火法和湿法工艺,湿法回收钴单位镍成本相应低,火法单位投资有明显优势。目前前段冶炼当中,从大类上分为火法工艺和湿法工艺。

  (1)湿法工艺:湿法中目前最为主流的是高压酸浸工艺(HPAL),这种工艺的主要优点是钴的回收率高,单吨镍成本最终折算下来有优势,必须要格外注意的点是高压酸浸过程中会结垢,对高压釜的操作条件要求较为苛刻,需要及时作出调整设备。

  目前主要使用在厂商包括住友、中冶瑞木、力勤、华友钴业、格林美(按应用的时间顺序排序)等。

  (2)火法 RKEF 工艺:火法 RKEF 工艺是目前镍冶炼大厂(海外的 Vale 以及国内的青山集团等)的主流工艺,工艺成熟。青山和 Vale(淡水河谷)的工艺因为中间工艺流程中设备的区别,生成产物有所差异,其中青山工艺中间生成品熔融高镍铁便于公司后续加工不锈钢产品,符合青山集团主业的需求,Vale 的工艺倾向于筛选出最后的中间品高冰镍。

  (3)火法富氧侧吹工艺:富氧侧吹与传统的红土镍矿火法-高冰镍的技术路径核心不同之处在于用熔炼炉替代电炉,改变硫化方式。

  通过富氧侧吹方式将氧气、硫化、煤等喷入熔炼炉中,替代了传统用电来加热的方式。富氧侧吹并非新工艺,富氧侧吹技术已应用于铜精矿冶炼、铜镍矿冶炼、硫化铅矿、二次铅原料和含有色金属的黄铁矿冶炼。

  但该技术应用于红土镍矿则是由中伟股份率先尝试。而后伟明集团、盛屯矿业纷纷宣布将在印尼投资相似路线的工艺。

  (1)省电,传统 RKEF 生成一吨需要 3-4 万度电,富氧侧吹通过将氧气、硫化、煤等喷入熔炼炉中,侧吹燃料反应提供热量,能量转化效率优于煤-电-电炉。因此单金吨耗电量来看,传统 RKEF 在 3.5-4 万度,而富氧侧吹则需 1 万度电左右;

  (2)对原料适用性更强,传统 RKEF 方法主要用高品位的镍矿冶炼,即需要下层高品位红土镍矿,湿法和富氧侧吹工艺可通过上层低品位红土镍矿,还在于富氧侧吹炉的侧吹 喷枪不断喷入气体可以搅动炉内反应物,使得反应更完全,因此能实现对低品位含钴红土镍矿的冶炼,原料成本更低且可以提炼出原矿中的钴(回收率达到 70-80%),带来额外收入。

  目前主流企业中,中伟股份、伟明环保、盛屯矿业尝试用火法富氧侧吹工艺;华友钴业、格林美、力勤、中冶新能源主要是采用湿法工艺。

  我们预计中伟股份2022年前段冶炼贡献的金属镍有望达 0.8 万金吨,对应可生产约 3.2 万吨硫酸镍,3.2 万吨硫酸镍可供生产约 1.6 万吨前驱体。2022年公司前驱体产量为 30 万吨左右,对应前段冶炼的自供率约为 5%+。

  2023年中青新能源项目和合资项目共计 7 万吨,假设冶炼产能打满对应 7 万金吨,对应可供生产 16 万吨前驱体,2023年前驱体有效产能对应 40 万吨+,对应镍前段自供比例将近 40%(整体,非权益),较2022年大幅提升。

  我们重点测算了前段冶炼自供率以及自行冶炼镍矿与外购镍的价差对应最终对前驱体单吨净利的提升。价差是以万美元/金吨计量,例如自行冶炼对应的镍成本为 1.1 万美元/金吨,外购镍的成本为 2.1 万美元/金吨,则对应的镍价差为 1 万美金/金吨。

  假设对应的镍前段自供率为 100%,则对应的单吨前驱体净利润增厚 3.25 万元。2023年我们预计中伟股份的前段冶炼自供率约为 20-30%(名义 40%,考虑权益后的实际水平),假设镍价差为 5000 美元/金吨,对应的前驱体单吨净利润有望增厚 3300-4900 元。

  除前段冶炼外,公司加大对后段冶炼的布局。公司慢慢地减少直接采购硫酸镍,改成采购金属镍自行加工成硫酸镍,主要是基于2021年以来公司后段产能逐步放量(2019-2020年公司外采硫酸镍达50%以上,2021年降至21.78%),公司增加用镍豆镍粉自行加工成硫酸镍的比例。

  公司新增的后段冶炼产能主要是高冰镍处理线。公司之前的后段冶炼产能主要是镍豆镍粉冶炼线,随公司前段冶炼产能逐步释放,公司新扩产的后段冶炼产能主要为配合前段冶炼产出物,主要为高冰镍冶炼线,包括广西钦州基地和贵州基地的共 16 万金吨的高冰镍冶炼产能。后段冶炼可小幅增厚公司的前驱体单吨净利润。

  我们测算了自制硫酸镍与外购硫酸镍价差以及硫酸镍自供比例对应的对前驱体单吨净利润的提升。参考公司2020-2021年镍采购策略的变化,硫酸镍的原料采购比例从 56.94%降至 21.78%,金属镍的原料采购比例从 40.9%提升至 76.79%。即将近 80%的硫酸镍自供比例,如果自制硫酸镍和外购硫酸镍对应的价差是 5000 元/吨(例如硫酸镍市场价为 4 万元/吨。自制硫酸镍的成本为 3.5 万元/吨),则对应可以增厚 2000 元的前驱体单吨净利润。

  公司战略目标方向在于打造全球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因此切入 LFP 正极领域成为公司下一步的重点方向之一,预计公司将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强强联手入局铁锂材料生产。近年三元与铁锂两种技术路线由于材料体系、结构体系等的创新导致其性价比常处于动态变化中,二者交替主导市场,并预期呈现长期并存的状态。

  LFP 电池由于优异的安全性和循环性能,叠加较高的性价比,未来在经济型车型与储能领域有广阔应用空间,切入 LFP 正极领域有利于公司贯彻材料体系综合解决方案提供的战略,并丰富公司产品线,进一步享受新能源普及红利、深化核心客户绑定关系。

  公司已协同产业链下游优秀企业,在产品研究开发、产能建设与订单匹配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产品开发与产业协同方面,公司 2021 年 11 月与当升科技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约定双方在贵州投建磷资源开发、磷化工、磷酸铁、磷酸铁锂与资源循环利用及配套一体化产业项目。

  产能规划大于 30 万吨/年 LFP 正极与磷酸铁,企业主导磷资源开发与磷酸、磷酸铁产业投资,依托当地丰富磷矿资源、扶持政策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加快公司 LFP 产业化,我们大家都认为公司具备拥有正极前驱体开发及大规模量产的技术与经验优势,且与当地政府关系良好,有利于获得价格较为优惠的生产要素和其他产业扶持政策,具备技术与区位优势。

  产能建设方面,公司2022年发起的定增项目中包括贵州开阳年产 20 万吨磷酸铁项目,布局已打开序幕。公司拟投资 23.11 亿元,通过子公司兴阳储能实施,建设 10 条磷酸铁生产线、厂房及配套设施,满产后年营收有望达到近 40 亿元/年,为企业来提供新利润增长点。

  订单匹配方面,公司2022年 7 月与瑞浦兰钧(青山集团旗下电池企业)签订百万吨级战略合作协议,或成为公司磷酸铁产品的重要订单来源。

  协议约定双方将实现三元前驱体、磷酸铁产品的采销总量 80-100 万吨,瑞浦兰钧 2022 年 LFP 电池出货增长迅猛,跻身国内 LFP 电池装机 TOP10,因此大概率向中伟股份采购较多磷酸铁产品。

  假设协议约定出货量 50%为磷酸铁产品,则协议有望保障公司磷酸铁年均 4.5-5 万吨左右的订单,占已规划 20 万吨项目的 25%左右,为公司未来磷酸铁项目出货提供订单需求支撑。

  综上,我们大家都认为公司具备技术、客户优势,且在产能建设、订单匹配方面均初见成效,与产业龙头建立了深度的合作伙伴关系;相对于诸多跨界企业的天量产能规划,公司规划产能较为务实,落地稳扎稳打,有望为企业来提供新增长动力,助力公司打造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战略行稳致远。

  产品线扩张方面,公司紧扣下游新能源车电池装机需求的主线,基于以湖南宁乡、贵州铜仁与广西钦州的三基地体系,进一步大力推进三元前驱体产能,2021年底已建成三元前驱体产能 20 万吨以上,我们预计2022年随广西钦州基地已建成部分产能爬坡及后续部分投建完成,公司将具备 30 万吨以上产能,公司三元前驱体远期产能规划达 50 万吨以上,四钴产能规划达 3 万吨以上,坚定扩张把握市场增量。

  上游一体化布局方面,公司全面加码镍后段冶炼布局,同时大力增强镍前段冶炼的产能规划与资源配置。公司已通过湖南、广西循环基地布局 3 万金吨酸溶硫酸镍及 1 万金吨 MHP 产能,有力支撑公司2021-2022年后端冶炼自供进程,新建广西钦州基地配套 5 万金吨酸溶硫酸镍及 6 万金吨 MSP 产能,合计后段镍冶炼产能达到 15 万金吨以上,后段冶炼自供率持续高速提升。

  公司通过积极进行合资方式进军印尼,当前已布局 18 万金吨以上高冰镍产能与 5.5 万金吨以上低冰镍产能,富氧侧吹工艺走通后有望大幅增厚单吨净利,释放盈利空间。我们预计中伟股份2022年归母净利润有望达到 15 亿元以上。

  (1)2022-2024年公司产品销量分别为 30.5/40/54 万吨;(2)三元前驱体均价(不含税)分别为 12.71/11.56/10.53 万元/吨;(3)三元前驱体镍前段+后段自供率分别达到 5%/30%/50%;(4)产品毛利率随镍自供率稳步提升而显著改善,分别达到 11.2%/13.1%/16.2%。

  厚积薄发,行业变局下打造全能前驱体龙头。公司技术储备深厚、具有优质的客户群与强劲的扩产能力,面对行业变局公司积极进行上游一体化布局,全面布局前后段镍冶炼产能,加快出海保供进程。

  我们测算公司逐步实现镍完全自供过程中单吨净利将有显著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大幅升级。公司贯彻打造全球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战略,进行横向拓展,强强联手入局铁锂材料生产,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点。

  作为前驱体行业的绝对龙头,公司在2022-2023年快速弥补上游布局的短板,前段冶炼产能释放有望快速增厚公司单位盈利。

  精选报告来自【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