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线年,是推进“强省会”行动的关键之年,贵阳贵安坚持以高水平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落实“四主四市”工作思路、推进“八个强”重点任务、实现“一个高于,五个走前列、作表率”奋斗目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阳贵安实践新篇章。今起,本网开设“强省会·这一年”专栏,展现贵阳贵安各行业、各领域推进“强省会”行动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
“加快绿色化低碳发展是公司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说,企业成立以来,坚持采用“绿色工厂”设计和管理理念,实现生产自动化、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于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也是当时西南地区唯一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的有色金属延压企业。
工厂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碾压,走进碾压车间就能看到一根根铝棒有序地被碾压机“吃”进“肚子”里,通过模具的规整后便有了雏形铝材。
“看起来好像已经成型了,但其实这仅仅是第一步。”贵州贵材氧化电泳车间主任杨云强说,经过压型后的铝材会被输送到氧化电泳车间,要经过清洗、阳极氧化、喷淋清洗、着色、热水与纯水清洗等一系列操作后,才能贴上保护膜销往终端市场。
在这个车间里,数十个高约3米的水槽依次排开,每个水槽中都存放着不同的液体。杨云强说:“这些都是用于铝材清洗上色的特殊药水,为实现无废排放,工厂自建了日解决能力800吨的污水处理厂。”
在清洗槽上方,两个如同锅盖似的罩子格外显眼。“这是我们的抽风罩,外面接通的是大型抽风塔,在工艺流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酸雾和碱雾,通过这一个装置加入活性炭等物质后就能达标排放。”杨云强说,除了污水、废气的处理,加工中所用的碱水和酸水因为中和反应产生一定的固废料,也会完整收集后交付给有处理资质的机构。
在整个厂区“逛”一圈后,记者看出,在生产厂房的背后还有一整排独立厂房,均是与环保有关的设施设备。“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以,我们2018年扩大产能搬迁到现在的新址时,就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修建和配备先进的环保设施。”李衍雷说,除了环保设施,企业还积极做出响应“双碳”政策,自主开展碳盘查,寻找节能降碳空间,在技术应用中通过开发新型挤压伺服系统和锭坯梯温加热技术减少挤压工序能源浪费,氧化环节则通过提高氧化效率并实现余热利用提高能源效率。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新设备的融合使用,贵州贵材的产品品种类型从原有单一喷涂品种增加至11个产品大类共4500个产品系列、30000个产品品种类型,囊括铝合金建材所有的通用产品,年产能也由2012年建厂时的3000吨提升至5万吨。
“目前,我们正在由传统建筑型材为主导的铝基材生产型企业转型至由高的附加价值工业级产品为主导的科技型企业。”李衍雷介绍,企业正全力投入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航空航天、5G通信、轨道交通等领域,开辟新的赛道,在产品布局上实现多用途铝基新材料的完全自主研发及兼容配套,并已完成样机试制和产品打样生产,企业高端产品“强拉动”的效应愈加凸显。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一直以来,贵阳市积极构建高效清洁、绿色低碳、循环智能的制造产业体系,持续解锁工业发展实现高效低耗的“绿色密码”,为“强省会”注入新活力、积蓄新动能,像贵州贵材这样的绿色制造企业慢慢的变多,绿色工厂遍地开花,绿色园区竞相涌现。截至目前,贵阳市已有绿色工厂35家(国家级16家、省级19家)、国家级绿色园区3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国家级2家、省级4家)。
今年以来,全市工信系统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打造“强省会”的核心引擎,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抓工业目标,全力做大总量指标、优化结构指标、提升效益指标;抓工业要素,加强用地用房、人才、用电、资金保障;抓工业项目,对项目谋划、项目建设、项目技改提供全过程服务;抓工业公司,做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做多规上企业、做精中小企业、做强创新企业、优化客户服务;抓工业产业,狠抓央企服务与招商,围绕“三大产业基地”建设加速壮大七大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抓工业园区,做好园区规划、园区配套、园区服务等,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态势。
下一步,全市工信系统将持续围绕“六抓”方法论,全力以赴做强做大做优工业经济。同时,逐步加强沟通对接,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围绕企业需求和工作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层级的协同联动机制。主动向国家工信部、省工信厅等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提升首位度。加强与市直部门的沟通协调,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积极与资源行业对接,推动资源要素向工业聚集。加大对区县工信部门的指导和联动力度,推行标准化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何推动“双碳”行动落实落地,促进“双碳”产业创新发展?11月18日,首届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双碳创新发展大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国内外数十位大咖,围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碳市场建设、碳汇项目开发等热点
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我国将在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有序推进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我省紧跟其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