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塑料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带来方便和安全的同时,“减塑”“治塑”却又成为各国面临的难题。塑料缘何“让人欢喜让人忧”?带着疑问,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正常采访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
日前,《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2年度工作要点》正式印发,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2年底,北京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图为在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天兆家园社区,工作人员在码放快递。新华社
“重量轻、高性能、低密度、稳定、可塑性强、制造成本低、功能广泛”,塑料的优点可不少。
朱黎阳说,这些特点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钢铁、木材和水泥一起构成现代工业的四大基础材料,在信息、能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具体来说,塑料能保持食品新鲜,延长保质期,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预防食品在运送过程中损坏。
医疗设备、容器和消毒材料的除菌需要用塑料来进行保护。同时,塑料还是现代仿生装置的核心原件,能够给大家提供舒适、灵活、运动和类似生命的外观。新冠疫情防控中,塑料制品在医疗器械、防护器具等领域存在广泛应用,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领域,作为农用地膜,可以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帮助提高作物产量,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蔬果和粮食。
塑料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很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塑料,能够大大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塑料作为建筑、管道和工业设施的保温材料,可以显著减少燃料消耗。
此外,塑料对减少运输能耗,包括汽车轻量化、飞机轻量化所带来的节约能源的效果显著。
“塑料垃圾造成危害的前提是不规范处置导致的环境泄露,泄漏到环境中的塑料因其难以降解的特性,可以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朱黎阳介绍,目前主要危害有两点:一是混入土壤中的塑料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二是会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
朱黎阳说,塑料本身并不是污染物。如果塑料垃圾全部都规范处置了,不管是回收利用,还是焚烧、填埋,都能极大地降低其环境风险,跟别的类别的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对于公众一致认为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来源于塑料垃圾,朱黎阳特别强调,“这存在极大的理解偏差。”
他解释说,塑料垃圾大部分是不含氯元素的,所以直接焚烧并不可能会产生二噁英。二噁英主要是垃圾焚烧不完全的产物,其生成与垃圾热值及焚烧工艺有直接关系,与生活垃圾中的某些成分并不存在直接显著相关性。
塑料污染治理既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又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之大者”。近年来,我国逐渐完备对塑料污染治理的顶层设计布局。《关于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塑料污染治理做全面部署。《“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以全链条治理的力度与广度,吹响“十四五”时期全国塑料污染整治的冲锋号。
我国从生产、使用、回收、处置、清理等各环节持续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塑料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
“规范塑料废弃物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有利于削减塑料废弃物存量、减少环境泄露、降低环境风险、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完善塑料全流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关键内容。”朱黎阳说。
商贸流通、邮政快递、农用地膜、商品包装等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和配套政策进一步建立完整,一系列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规相继发布。部委、地方、企业分阶段分领域制定实施路线,明确细分任务,不断强化制度执行。整合科研院校、行业协会、主流媒体等优势资源,推动塑料污染治理文件落地“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上海灰度环保的绿色循环包装,充分满足B2B、B2C、B2B2C场景的使用上的要求,投放量累计突破300万个,循环次数达4000多万次。生物基材料产业也逐步实现集聚化发展。安徽省固镇经济开发区正在投资建设500万吨聚乳酸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带动聚乳酸下游聚乳酸纤维、聚乳酸聚酯材料、聚乳酸环保板材等应用企业在固镇经济开发区集聚。
通过推行塑料制品绿色设计、持续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等,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如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部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督促指导电子商务、外卖等平台企业和快递公司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平台规则等。
通过加强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和清运、建立完善农村塑料废弃物收运处置体系、加大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提升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等,快速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如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融合;支持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项目建设,发布废塑料综合利用规范企业名单,引导相关项目向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园区集聚,推动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发展等。
有针对性地部署了江河湖海、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塑料垃圾清理整治任务,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如聚焦江河湖海、旅游景区、农村等重点区域,提出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整治,做到“应清尽清”,确保“看得见”的塑料垃圾尽快消除,力争重点水域、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和村庄历史遗留的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建立完整旅游景区生活垃圾常态化管理机制等。
按照《“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到“十四五”末,真正的完成塑料污染治理机制更完善,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能够有效落实,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能够有效遏制白色污染。(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王健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如何推动“双碳”行动落实落地,促进“双碳”产业创新发展?11月18日,首届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双碳创新发展大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国内外数十位大咖,围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碳市场建设、碳汇项目开发等热点
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我国将在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有序推进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我省紧跟其后,发布